close

中國時報【報導林倞煌】 

即日起在國立歷史博物館登場的「漢字文本」設計展,可以一窺漢字的奧祕,陳世倫將古老的漢字演化融合創新的設計思維,把「形、音、義」兼具的特性發揮在設計上,展覽至34日止。 

擁有30餘年的廣告產業實務經驗的陳世倫教授,獲獎無數,在投身教育工作後,帶領著學生們獲得德國iF國際設計大獎及紅點國際設計大獎肯定,享譽國際。「找出本土文化中獨有的真、善、美」是他參加國際競賽,最重要的創意理念。要從台灣風土文化元素著手,尋找靈感,經由創新的設計思維,找出傳統文化新生命。而深厚的國學涵養、廣告實務與創作理念的結合,讓陳世倫展現出獨特的設計風格,令人驚豔。 

此次「漢字文本」設計展,是陳世倫將近50年來的心血結晶,更可說是台灣廣告設計界演進的縮影,從初入職場進入本土大型家電公司,開啟設計生涯、創立廣告公司、投身教育培養設計人才。就如同是台灣廣告業界的起承轉合。4個階段代表陳世倫的心路歷程:〈起〉:起源於台灣教育普及,經濟起飛,商業活動帶起廣告業發展;〈承〉:歐、美、日文化衝擊及廣告業經營及創意模式的呈現;〈轉〉:台灣本土的中式創意;〈合〉:網路興起所帶來的挑戰。歷經無數腦力激盪的過程,他認為「設計」要進步,就要走出一條「台灣創意」的新路。 

哲學思想啟發創意 

他指出,時代的演變加上中華文化的薰陶,讓台灣融合了不同的文化背景,特立獨行,舉世無雙,要找出本土的創意哲學,才能有所出路。於是他提出了《中國式創意》廣告理論,將老子、莊子、禪宗的哲學思想運用在廣告創意中,獲得佳評。陳世倫認為老子式的創意是虛實互換的平面思考,以直線模式感受單純的畫面;莊子的哲思則是時空交錯的立體思考,經由多點透視來思考事物;禪宗慧能式的創意則是無點透視,本來無一物,何處惹塵埃的心靈清明,三種方式皆有所長,端賴如何融會貫通,巧妙運用。 

陳世倫自幼即喜歡詩詞歌賦、經史子集,勤於鑽研書法漢字的演變,自甲骨文至金文、隸書、篆書、楷書、行書等都頗有心得,開始嘗試用圖畫設計的角度來詮釋甲骨文,讓漢字學習饒富趣味而不顯艱澀。陳教授希望從豐富的國學涵養中,提煉出富含設計感的圖像創意;將古老的漢字演化,融合創新的設計思維。將漢字「形、音、義」兼具的特性發揮在設計上,經過數千年演化的文字搭配圖像,能讓設計者的理念更精準傳遞。以2012年獲得iF設計獎的《山水篇》為例,以本土的大雪山及南寮漁港出海口為景,展現出「山」、「水」兩字的演變進程,傳達中文「圖文同源」的特性,讓人一目瞭然。 

打動觀者引起共鳴 

展場中,除了陳世倫初入職場參與創作的「大同寶寶」,代表他的設計緣起。也有他在職場上衝鋒陷陣,絞盡腦汁為各行各業所設計的宣傳文案,處處都顯現出陳世倫運用漢字帶出各項產業特性的巧思,引經據典如畫龍點睛,用字精準似神來之筆,以單一漢字宣揚科技產品,令觀賞者極易瞭解設計者理念,因此也能確實傳達出產品效能及經營者理念。另一方面,陳世倫帶領學生參與國際競賽的得獎作品也值得一看,不僅讓外國觀賞者驚嘆,同時也顯見他教學能力不凡,設計界後起之秀的實力可觀。 

陳世倫說設計是一種知識、一種策略、一種溝通、一種創意。經過設計者充實本身技能,瞭解作品要傳達的意念,藉由腦力激盪的過程、讓創意經由作品打動觀賞者,引起共鳴。本次展覽經由各個不同時期的設計作品,以漢字為本體,時代進展為背景,能夠深入淺出的指引觀賞者,領略文字之美。尤其是陳世倫從國學題材中帶出台灣人情風土之美,更是篇篇佳作,不禁令人贊歎他的巧思以及對這塊土地的深厚感情,是愛好平面設計者不能錯過的盛宴,切莫向隅。 

資料來源:https://ppt.cc/fmPkNx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ebad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